長久以來日本職棒在台灣發展一直遭受到一個問題,除了關心人數不多外,其中譯名稱可說是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對於不熟悉日文或是日本職棒的讀者來說,可以說是相當困擾,如果能夠像美國職棒大聯盟一樣,將賽制和隊名的部份都能夠有個統一的譯名,相信對有心想了解日職的觀眾而言,絕對能夠更快的進入狀況,也能夠更加了解日本文化。

賽制篇

現在日本職棒「季後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不過由於現行季後賽制度改了又改,有些資料來不及更新的記者們就會延用以前的舊名稱,其實本人在08年就曾發表過一篇「日本職棒現行季後賽制度簡介」迄今已有四個年頭,不過或許是篇幅太長,大家可能沒什麼耐心全篇看完就跳過,在此重新節錄幾個重點讓大家做參考。

1.為什麼不叫季後賽,叫高潮系列賽

在之前太平洋聯盟曾經舉行過季後賽(Playoff,プレーオフ),在季後賽勝出的球隊為聯盟冠軍,但是兩聯盟現行制度為「クライマックスシリーズ」(Climax Series),而非早先的Playoff,最大的差別在於,Climax Series勝出的球隊不是聯盟冠軍,但是聯盟季後賽勝出的球隊為聯盟冠軍,所以本人才會不把Climax Series稱之為季後賽,更何況真正的季後賽其實是包含日本大賽,如果Climax Series要直譯成季後賽,那日本大賽算不算季後賽?到時又會造成更大的困擾。至於譯名方面,Climax最常見的兩個中文翻譯為高潮跟頂點,因此這裡選擇了以高潮(系列)賽做為譯名。如果覺得頂點(系列)賽比較好聽,用頂點(系列)賽也是個選項,如果名稱都不滿意,繼續沿用聯盟季後賽也未嘗不可,反正譯名只要統一,且不失原意就好。

2.第一輪?第二輪?首輪?決勝輪?

高潮系列賽總共分兩輪,在2009年以前,日本職棒聯盟很單純的就叫他第1ステージ跟第2ステージ,這時翻成第一輪跟第二輪完全正確,不過從2010年開始,日本職棒聯盟把兩輪的名稱分別改成ファーストステージ(First Stage)跟ファイナルステージ(Final Stage),字面上已經有所差異,不過台灣的媒體似乎到現在還是沒跟上其腳步,繼續以第一輪和第二輪稱之,其中First本身就有”第1”的意思,沿用第一輪其實無可厚非,不過日本都從第1改成First了,台灣譯名如果第1輪改成首輪,似乎會更洽當(其實現在也不少媒體使用首輪來稱呼了)。至於Final Stage的部份,第二跟Final的意思就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日本都已經改名了,我們還在沿用舊名,似乎有點慢人家半拍,當然日本會這樣改絕對有他的意義在,以舊稱來講,直接稱第2輪,對日職賽制不是那麼熟的人,多少會懷疑是不是還會有第3輪跟第4輪,這就像美國的聯盟冠軍賽一樣,沒有人會叫他是季後賽第二輪一樣,雖然他實際上就是第二輪,至於Final該怎麼翻譯,用在體育賽事方面,Final指的就是決賽,因此Final Stage用決勝輪或是決賽輪,應該都蠻適合的,至少會比現在的第2輪好很多。其它像日本シリーズ的中譯名,既然大聯盟的World Series稱之為世界大賽,那日本シリーズ叫日本大賽也不為過。

3.高潮賽優勝不代表聯盟優勝

自從2007年兩聯盟同步開啟高潮系列賽以來,部份台灣媒體總是把第二輪(決勝輪)稱之為聯盟冠軍賽,其實不然,在新的制度裡,季賽優勝就是聯盟冠軍,07年的讀賣巨人跟10年的福岡軟銀鷹雖然在第二輪(決勝輪)敗下陣來,但他們依舊是該年的聯盟優勝,雖然日本職棒制度的確是和其它聯盟不太一樣,不過畢竟是別人的職棒制度,尊重一下人家的制度也是應該的。

隊名篇

大家最容易搞混的就是2005年所成立的「樂天」隊,其日文全名為「東北楽天ゴールデンイーグルス」,簡稱為「楽天イーグルス」,其中假名部份英文為Golden Eagles,因此大部份的媒體都將其直譯成東北樂天金鷹隊,然而在日本已經有另外一支以「鷹」為名的福岡軟銀鷹隊,若樂天還是用鷹隊的話,在以吉祥物為縮寫時,就會出現「鷹鷹對決」這種字眼(日本媒體多半都是用鷹鷲對決),另一方面,樂天使用Golden Eagle並不是指一般的金鷹,而是一種以日本東北地區為主要棲息地的鳥「イヌワシ」,漢字名為「犬鷲」,當時樂天的社長三木谷浩史也希望大家能稱他們為「犬鷲軍團」,依照這命名規則,「東北樂天金鷲」的譯名會比「東北樂天金鷹」來的貼切(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用「犬鷲」,畢竟那是日本的專有名詞,怕用了更造成讀者的困擾)。台灣在翻譯時,往往只注意到其表現上的字義,而忽略其命名背後的真意,樂天成立至今也有七個年頭,媒體上的譯名還是金鷹多於金鷲,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其它像是歐力士(水牛、猛牛、野牛),日本火腿(鬥士、戰士),橫濱DeNA(灣星、海灣星、海灣之星)雖然並不會差很多,但如果可以取得一個共識的譯名,對一般的閱聽人來也比較不會搞混,就像羅德隊母企業在台灣的分公司叫樂天,但羅德球團在當年還是覺得台灣的中文譯名還是延用大家習慣的羅德就好,不用刻意改成和台灣分公司相同的樂天。以大聯盟而言,Yankees和Dodgers在英文其實都有其中文譯名,但大家也都是使用洋基和道奇,其實不一定非得要用哪個譯名才行,但如果能統一,相信對於推廣日職而言會是好事一樁。

入札、監督?競標、總教練?

從鈴木一朗在2001年以入札(競標)制度挑戰大聯盟成功後,入札制度已經成為了一個代名詞,日後不管是松坂大輔還是達比修有,媒體幾乎一律以「入札制度」稱之,不過入札這兩個字並非正統的中文,他其實有個中文譯名,就是「競標」,不過不知道是因為入札的筆畫比較少,還是當時翻譯的人懶的翻,「入札制度」一用就用了12年,但其實對於不懂日文的人來講,使用「競標」兩字遠比「入札」淺顯而易懂,只可惜當時使用競標制的人不多,現在使用「入札」似乎已成了各大媒體的主流。其它像是「監督」一詞也是,其實日本棒球界的「監督」和台灣棒球隊的「總教練」意義相當,在翻成中文的過程中,使用「總教練」會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就像大家不會直接把大聯盟的總教練(Manager)翻譯成「經理」一樣。

當然其它或許還有本文沒有提到的例子,在日本方面,大部份來自外國的譯名幾乎全都採用單一譯名(不論是人名或是隊名),對於不懂外文的人不會因為譯名不同而搞混,如果能夠盡量把這些譯名統一化,合理化,相信對棒球迷來講都會減少不少困擾。

本文中使用之譯名大多由日本職棒筆記簿站長在「透視野球」一書中所使用之譯名,書中未提到的則是與站長討論所歸納而來,感謝chngyh在這部份所提供的支持與協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本職棒
    全站熱搜

    d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